论文 |
|
|
|
|
《考工记·弓人》“往体”、“来体”句错简校读 |
闻人军 |
加利福尼亚州 桑尼维尔市,94087 美国 |
|
Collation of the Disordered Text on the “Outward Curve” and “Inward Curve” in the “Bowyer” Section of the Kaogong Ji |
WENREN Jun |
Sunnyvale, California 94087,USA |
引用本文:
闻人军. 《考工记·弓人》“往体”、“来体”句错简校读[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1): 24-34.
WENREN Jun. Collation of the Disordered Text on the “Outward Curve” and “Inward Curve” in the “Bowyer” Section of the Kaogong Ji.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2020, 39(1): 24-34.
链接本文:
http://www.shns.ac.cn/CN/
或
http://www.shns.ac.cn/CN/Y2020/V39/I1/24
|
1 周礼注疏[M]. 郑玄, 注. 贾公彦, 疏. 赵伯雄, 整理. 王文锦, 审定//《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 十三经注疏.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1058~1059. 2 Rausing G. The Bow: Some Notes on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M]. Bonn A. R.: Rudolf Habelt Verlag, 1967. 119, Fig. 60. 3 虞万里. 郑玄所见三礼传本残阙错简衍夺考[C]//中国经学. 第12辑. 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1~50. 4 林希逸. 考工记解[M]. 卷下.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104b. 5 林卓萍. 《考工记》弓矢名物考[D]. 杭州: 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2006. 16. 6 顾莉丹. 《考工记》兵器疏证[D]. 上海: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2011. 7 武家璧, 夏晓燕. 《考工记》制弓技术中的“成规”法与弹性势能问题[C]//石云里, 陈彪. 多学科交叉视野中的技术史研究: 第三届中国技术史论坛论文集.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5. 316~324. 8 周礼[M]. 徐正英, 常佩雨, 译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1040~1042. 9 关增建, 赫尔曼. 考工记翻译与评注[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46. 10 仪德刚. 《考工记》之“成规法”辨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5. 44(1): 117~121. 11 孙诒让. 周礼正义[M]. 汪少华, 整理. 北京: 中华书局, 2015. 4312. 12 林尹. 周礼今注今译[M]. 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5. 488. 13 戴吾三. 考工记图说[M].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 96. 14 张道一. 考工记注译[M]. 西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110. 15 刘道广, 许暘, 卿尚东. 图证《考工记》: 新注、新译及其设计学意义[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 141~142. 16 周礼[M]. 钱玄, 钱兴奇, 王华宝, 谢秉洪, 注译. 长沙: 岳麓书社, 2001. 294. 17 杨天宇. 周礼译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691. 18 吕友仁. 周礼译注[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4. 640. 19 Selby S. Chinese Archery [M]. 香港: 香港大学出版社, 2000. 98~99. 20 闻人军. 考工记译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149. 21 Needham J, Yates R.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M]. Vol. V, Pt. 6.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03, Fig. 14. 22 周礼郑氏注[M]. 卷12//丛书集成,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6. 311. 23 江永. 周礼疑义举要[M]. 卷7. 守山阁丛书本, 1844(道光二十四年). 6b. 24 闻人军. 《考工记》中的流体力学知识[J].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4, 3(1): 1~7. 25 易祓. 周官总义[M]. 卷19//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92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9a. 26 闻人军. 考工记译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101. 27 闻人军. 考工记导读图译[M]. 台北: 明文书局, 1990. 28 仪德刚, 赵新力, 齐中英. 弓体的力学性能及“郑玄弹性定律”再探[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5, 24(3): 249~258. 29 仪德刚. 中国传统弓箭制作工艺调查研究及相关力学知识分析[D].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4. 100. 30 沈括. 新校正梦溪笔谈[M]. 胡道静, 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57. 181. 31 江少虞. 皇朝类苑[M]. 卷52, 造弓//日本木活字本,1621(元和七年). 4b. 32 沈括. 元刊梦溪笔谈[M]. 卷18, 技艺.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5. 8. 33 沈括. 沈括全集[M]. 杨渭生, 新编. 中册.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438. 34 张自烈, 廖文英撰. 正字通[M]. 卷3寅集下. 秀水吴源起清畏堂刊本, 1685(康熙二十四年). 51b. 35 刘昫, 等. 旧唐书[M]. 第1册.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40. 36 黄宗羲. 明儒学案[M]. 卷7.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3. 11. 37 闻人军. 《梦溪笔谈》“弓有六善”考[J]. 杭州大学学报, 1984, 14(4): 108~110, 125. 38 Klopsteg P E. Turkish Archery and the Composite Bow[M]. Enlarged third edition. Manchester: Simon Archery Fundation, 1987, 145, Fig. 43A. 39 Karpowicz A. Ottoman Turkish bows, manufacture and design[M]. Sackville, N. B.: A. Karpowicz, 2015, 14. 40 许慎. 说文解字[M]. 徐铉, 校定. 北京: 中华书局, 1963. 269. 41 仪德刚. 反思“郑玄弹性定律”之辩——兼答刘树勇先生[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9, 40(1): 113~116.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