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学科建设 |
|
|
|
|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
张柏春 |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 100190 |
|
Not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ZHANG Baichun |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Beijing 100190, China |
[1] 张柏春, 李明洋.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70年[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 34(9): 1071-1084. [2] 张柏春. 把握时代脉搏, 开拓学术新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60年[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7, 36(2): 143-151. [3] 王思明, 陈明. 万国鼎先生: 中国农史事业的开创者[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7, 36(2): 180-187. [4] 冯立昇. 清华大学的技术史研究与学科建设[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7, 28(4): 344-352. [5] 郭世荣. 科技史研究在高校的机遇与挑战——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7, 28(4): 330-335. [6] 胡化凯. 继往开来, 不断进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7, 28(4): 320-324. [7] 张大庆. 医学史教育在中国: 历史、问题与展望[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7, 28(4): 432-439. [8] 陆敬严. 我与机械史[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3, 32(3): 360-376. [9] 孙淑云. 依托优势, 开拓发展——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7, 28(4): 336-343. [10] 翟淑婷. 我国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的确立过程[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1, 32(1): 23-37. [11] 郝俊. “王馆长“外传[N]. 中国科学报, 2013-03-15(3). [12] 席泽宗. 科学史与历史科学[C]//席泽宗. 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 席泽宗自选集.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81-485. [13] 张柏春. 我国科技史研究的拓展与适应——以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转变为例[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2, 34(2): 103-109. [14] 张柏春. “老店”仍需“敬业的聪明人”——也谈我国科技史学科的定位与建设[N]. 中国科学报, 2020-09-21(4).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