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Vol. 39 Issue (2): 179-208    
论文     
破而不立 欲速不达——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开展的科学批判活动
胡化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合肥 230026
Broken but Failed to Stand, Haste Brought no Success: Scientific Critical Activities Carried out in China from 1950s to 1970s
HU Huakai
Department of Science, Histor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全文: PDF(1408 KB)  
摘要: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国开展过一系列批判自然科学中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等“资产阶级思想”的活动,并于20世纪50年代前期、50年代末期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了三次批判高潮。其间尽管中共中央采取过一些措施对之进行制止,但由于一些特殊因素的干扰,使得效果有限,批判活动仍然一再出现回潮。三次批判高潮的出现,既有不同的直接的社会原因,也有共同的潜在的历史原因。批判者认为,只有清除科学中的“资产阶级思想”,才能使其快速发展。但事与愿违,所谓的科学批判不但没有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反而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中国20世纪50至70年代自然科学资产阶级思想批判    
Abstract: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to the en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hina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movements to criticize various “bourgeois ideas”, such as “idealism” and “metaphysics” in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in the early 1950s, the late 1950s and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re were three climaxes to these activities. During this time, although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ok some measures to stop them,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some special factors, the effect was limited, and these activities still erupted. The emergence of the three climaxes of these movements had its own direct historical reasons and common underlying root causes. Critics believed that only by clearing away “bourgeois thinking” could the natural sciences develop rapidly, but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their activities had a severely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cience.
Key words: China    1950s to 1970s    natural sciences    bourgeois ideology    critique
收稿日期: 2019-09-08 出版日期: 2022-06-17
ZTFLH:  N092  
作者简介: 胡化凯,1954年生,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史、科学思想史,Email:hhkai@ustc.edu.cn。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胡化凯

引用本文:

胡化凯. 破而不立 欲速不达——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开展的科学批判活动[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2): 179-208.

HU Huakai. Broken but Failed to Stand, Haste Brought no Success: Scientific Critical Activities Carried out in China from 1950s to 1970s.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2020, 39(2): 179-208.

链接本文:

http://www.shns.ac.cn/CN/        http://www.shns.ac.cn/CN/Y2020/V39/I2/179

1 范岱年. “四人帮”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的一个罪证——批判他们对爱因斯坦的所谓“批判”[J]. 物理, 1977, (6): 321~326.
2 卫辩.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能被“彻底打破”吗——评李柯《论运动的守恒和不守恒》[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77, (2): 8~11.
3 屈儆诚. 关于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运动的初步考查[D]. 上海: 复旦大学, 1983.
4 谈家桢, 赵功民. 中国遗传学史[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49~104, 407~489.
5 李佩珊. 科学战胜反科学[M]. 北京: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4.
6 彭飞. 历史教训值得记取——1958年心理学批判的剖析[J]. 心理学报, 1979, (1): 17~21.
7 薛攀皋, 口述. 熊卫民, 整理. 自主与干预——心理学科在中国[J]. 科学文化评论, 2006, (4): 111~121.
8 赵莉如.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史[M]. 北京: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1995.
9 黄永言. 朱智贤传[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10 胡大年. 爱因斯坦在中国[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6.
11 胡大年. 文革中的无产阶级科学革命: 中国科学院相对论批判组再考[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8, (3): 327~363.
12 胡化凯. 对自然科学的哲学批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一段历史[J]. 文化中国, 2005, (4): 72~88.
13 胡化凯, 勾文增.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对于自然科学的批判[J]. 科学文化评论, 2004, (5): 12~29.
14 胡化凯. “文革”期间我国对于自然科学的批判[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 61~72.
15 胡化凯, 勾文增. 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关于数学“唯心论”的批判[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 (1): 86~95.
16 胡化凯. 我国对化学共振论的批判[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6, (2): 42~46.
17 胡化凯. 中国对于遗传学的批判[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 8~20.
18 胡化凯. “文革”期间的爱因斯坦批判[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 10~18.
19 胡化凯. “文革”期间的相对论批判[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6, (4): 61~70.
20 郭沫若. 为科学工作者的自我改造与科学研究工作的改进而斗争[J]. 科学通报, 1952,(1,2): 2~8.
21 范文澜. 科学工作者应怎样展开新我对旧我的斗争[N]. 光明日报, 1952-01-06: 2.
22 龚育之, 柳树滋. 历史的足迹[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0. 2~3.
23 施雅风. 论地理学的阶级性[J]. 地理知识, 1950, (11): 128~129.
24 吴义生, 刘宏毅. 毛泽东与自然科学[M]//邓力群. 毛泽东与科学教育.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197.
25 谈家桢. 批判我对米丘林生物科学的错误看法[J]. 科学通报, 1952, (8): 562~563.
26 戴松恩. 批判我接受米丘林学说的抵抗思想和我所修订的系统育种法[J]. 农业科学通讯, 1952, (5): 3~4.
27 李竞雄. 加强学习苏联新进的米丘林生物科学[N]. 光明日报, 1953-04-29.
28 王伏雄. 学习米丘林生物学的几点体会[J]. 科学通报, 1954, (8): 19~21.
29 胡宗刚. 不该遗忘的胡先骕[M].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 156.
30 李文林. 数学史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00~303.
31 罗嗣蕃. 澄清我国数学中的唯心论[J]. 数学通报, 1953, (1,2): 47~52.
32 翁贤滨. 在几何教学的实践中必须与唯心论形式主义展开持久的和不调和的斗争[J]. 数学通报, 1953, (8): 1~8.
33 关肇直. 论目前对数学这门科学的几种错误看法[J]. 科学通报, 1955, (10): 36~40.
34 何祚庥. 苏联科学界批判量子力学中的唯心论观点[J]. 新华月报, 1952, (6): 169~171.
35 科学通报编辑部.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举行批判量子力学中的唯心主义的讨论[J]. 科学通报, 1952, (8): 522.
36 曾钦英. 对物理学中的唯心主义的批判[J].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1956, (1): 100~109.
37 唐敖庆. 肃清化学构造理论中的唯心主义[J]. 科学通报, 1952, (3): 104~105.
38 徐光宪. 中介共振论的批判[J]. 化学通报, 1953, (11): 500~505.
39 唐有祺. 双百方针与批判共振论[N]. 中国科技报, 1986-07-02: 3.
40 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讨论会筹备小组. 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讨论会总结[J]. 化学通报, 1953, (11): 510~512.
4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G]. 第6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74.
4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年谱(1949—1976)[M]. 第2卷.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568.
43 陆定一. 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共和国走过的路(1953—1956).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250~254.
4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共和国走过的路(1953—1956)[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248~249.
4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 第8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4. 300~326.
4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周恩来年谱(1949—1976) [M]. 上卷.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 570.
47 李佩珊, 孟庆哲, 黄青禾, 等. 百家争鸣——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5. 21.
4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 第10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4. 84.
49 赵功民. 毛泽东与谈家桢[M] //邓力群. 毛泽东与科学教育.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349.
50 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8. 365.
51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G]. 第5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7. 489.
52 北京市档案馆. 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58)[G]. 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3. 266.
53 光明日报记者. 培养人才不红不专是最大浪费[N]. 光明日报, 1958-03-12: 1.
54 唐有祺. 与傅老谈谈我们的悲剧和思想[G]//拔白旗、插红旗——北京各高等学校双反运动大字报选.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8. 4~5.
55 傅鹰. 向真理投降[N]. 光明日报, 1958-05-03: 2.
56 光明日报记者. 拔白旗投降真理, 插红旗思想解放——首都高等学校教师向红专方向跃进[N]. 光明日报, 1958-06-20: 2.
57 人民日报记者. 红专总检查, 教学大革新[N]. 人民日报, 1958-03-15: 7.
58 罗平汉. 1958—1962年的中国知识界[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8. 68.
59 拔白旗 插红旗——北京各高等学校双反运动大字报选[G].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8.
60 陆永良. 编大纲, 拟讲义, 门门课, 插红旗[N]. 光明日报, 1958-09-12: 3.
61 光明日报记者. 一场拔白旗插红旗的斗争[N]. 光明日报, 1958-07-24: 5.
62 李锐. 大跃进亲历记[M]. 下卷//李锐文集. 卷3. 海口: 南方出版社, 1999. 303.
63 何定杰. 基因学说的历史渊源及其形而上学的本质[J]. 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59, (8): 1~16.
64 何定杰. 当前生物学上两条道路的斗争[J]. 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59, (12): 1~12.
65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院史研究室. 薛攀皋文集[R]// 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与资料丛刊. 北京: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2008. 245.
66 方宗熙. 资产阶级优生学批判[J]. 新建设, 1951, (1): 36~40.
67 张宗炳. 人类遗传学与优生学[J]. 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 1957, (1): 47~50.
68 孟鸣. 驳斥张宗炳恢复人类遗传学与优生学的谬论[J]. 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J]. 1957, (3): 18~19.
69 黄东森. 张宗炳所宣传的人类遗传学与优生学是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变种——兼驳优生学者潘光旦的人种改良[J]. 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 1957, (3): 19~21.
70 武汉大学数学系教学改革几何战斗司令部. 揭发和批判曾昭安先生在教学思想上彻头彻尾的反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J]. 数学通讯, 1958, (10): 9~15.
71 武汉大学数学系几何教研组. 曾昭安先生的数学工作和学术水平[J]. 数学通讯, 1958, (10): 15~25.
72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J]. 数学通报, 1958, (10): 4~6.
73 北京师大数学系数学基础组. 拔掉数学界的一面白旗[J]. 数学通报, 1958, (11): 9~11.
74 新清华编辑委员会. 捍卫高等教育和科学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批判右派分子钱伟长的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行[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科, 1957.
75 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于钱伟长的科学著作[J]. 清华大学学报, 1959, (3): 1~14.
76 胡慧玲, 杨应昌, 高崇寿, 等. 批判王竹溪先生在《热力学》书中的资产阶级观点[J]. 北京大学学报, 1958, (4): 461~467.
77 王正行. 严谨与简洁之美——王竹溪一生的物理追求[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176~178.
78 武汉大学物理系量子力学课程检查小组. 初剖王治樑先生所编的《量子力学讲义》第一章[J]. 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59, (2): 15~21.
79 新武大通讯员. 采用整风精神上课, 大驳唯心主义观点——化学系师生课堂比武[N]. 新武大, 1958-11-01: 1.
8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G]. 第7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654~655.
8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周恩来年谱(1949—1976)[M]. 中卷.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 199.
8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刘少奇年谱[M]. 下卷.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446.
83 薛攀皋. 高端权力介入与中国心理学沉浮[J]. 炎黄春秋, 2007, (8): 48.
84 赵莉如.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史(1950—1993)[M]. 北京: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1996. 262~271.
85 中国科学院计划局政策研究室革命造反大队. 《十四条》是哪个司令部的产物[J]. 科研批判, 1967, (1): 20.
8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 第14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 546~570.
87 聂荣臻. 聂荣臻回忆录[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84. 834.
88 钱学森. 聂荣臻同志开创了中国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现代化组织管理[G]//聂荣臻同志和科技工作.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6. 130.
89 蔡克勇. 认真开展自然科学领域的大批判[J]. 华中工学院学报, 1975, (3): 6~22.
90 张峰. 无产阶级一定要占领自然科学刊物阵地——戳穿邓小平一伙鼓吹的纯学术的谎言[J]. 科学通报, 1976, (2): 337~341.
91 胡化凯. 文革初期造反派对科研十四条的批判[J]. 科学文化评论, 2018, (6): 47~61.
92 上海理科革命大批判写作小组. 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J]. 相对论问题讨论, 1970, (1): 30.
93 京区场研究小组. 从物质的矛盾运动研究场的本质及其转化[M]. 北京: 铅印本, 1967. 1~4.
94 复旦大学批判爱因斯坦战斗组. 爱因斯坦反动言论摘编[J]. 革命大批判文选, 1969, (1): 1.
95 中国科学院批判自然科学理论中资产阶级反动观点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关于相对论批判的汇报提纲[M]. 北京: 铅印本, 1968. 1.
96 中国科学院批判自然科学理论中资产阶级反动观点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相对论批判(讨论稿)[M]. 北京: 铅印本, 1969. 9.
97 中国科学院批判自然科学理论中资产阶级反动观点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评相对论的基础光速不变原理[M]. 北京: 铅印本, 1968. 1~20.
98 复旦大学革命大批判写作小组. 评爱因斯坦的相对主义[J]. 相对论问题讨论, 1970, (2): 12~26.
99 李柯. 论运动的守恒和不守恒——兼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J]. 自然辩证法, 1975, (2): 1~20.
100 赵红洲. 永动机与“四人帮”及其他[N].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 1978-03-15: 4.
101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革命大批判小组. 坚决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理——彻底批判资产阶级理论至上的谬论[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71, (1): 4~7.
102 中共东北工学院基础课部支部. 深入学科领域批判反动思想体系, 把教育革命不断推向前——我们是怎样在数学学科领域里开展革命大批判的[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72, (4): 5~9.
103 师义, 郭兴华. 必须批判遗传学理论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J]. 遗传学报, 1975, (2): 106~112.
104 楚天. 遗传学与阶级斗争——遗传学史札记之一[J]. 遗传学报, 1977, (1): 85~91.
105 葛铭人. 这是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方向吗?——向心理学家请教一个问题[N]. 光明日报, 1965-10-28: 2.
106 陈立. 对心理学中实验法的估价问题[N]. 光明日报, 1965-12-03: 2.
107 杨鑫辉, 赵莉如. 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史[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347.
108 龚育之.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3~44.
10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37.
110 本报讯. 全国自然辩证法规划会议闭幕[N].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 1978-02-05: 1.
111 本刊讯. 哲学不要代替自然科学做结论[N]. 自然辩证法通信, 1978-01-14: 3.
112 本报讯. 一次心理学座谈会[N].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 1978-02-05: 3.
113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邓小平文选[G]. 第2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91~94.
114 本报特约评论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N]. 光明日报, 1978-05-11: 1.
115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N]. 人民日报, 1981-07-01: 1.
116 何东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8. 1682~1683.
117 光明日报通讯员. 教育部作出决定, 为心理学和“母爱教育”平反[N]. 光明日报, 1979-04-17: 1.
1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传(1949—1976)[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492.
119 龚育之. 驳斥右派就自然科学同哲学的关系问题进行的政治攻击[J]. 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 1958, (1): 4~9.
[1] 郭书春, 高峰. 《中华大典·数学典》编纂漫谈[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82-106.
[2] 张柏春.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的筹划与实施[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47-63.
[3] 长北, 白云燕, 沈之娴, 吴丹彤, 李劲松, 邱耿钰, 潘妙.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匠心之作*[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41-46.
[4] 华觉明.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的筹划与实施[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31-40.
[5] 戴吾三.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评介兼与李约瑟之SCC比较*[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21-28.
[6] 黄兴.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纂与编委会[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11-20.
[7] 戴念祖. 《中国科学技术史》大书的筹划与编纂[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增刊): 6-10.
[8] 郭金海. 1953年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对苏联的访问[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504-527.
[9] 邵华. 从知识转型与本土化的角度看《中国树木分类学》与近代林学的早期发展[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4): 491-503.
[10] 陈哲宇, 吴岷. 近代的中国陆生贝类研究[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0, 39(3): 336-354.
[11] 蔡军. 泛太湖流域中国传统样式清真寺礼拜大殿大木构架研究[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9, 38(3): 325-337.
[12] 方一兵, 孙松. 顺丁橡胶联合攻关中的中国科学院(1958~1976)—以兰州化物所制备丁二烯为例[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9, 38(3): 290-307.
[13] 王斌. "新线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铁路建设(1949~1957)[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9, 38(3): 278-289.
[14] 丁宏. 庞佩利与中国近代黄土地质学[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9, 38(2): 200-214.
[15] 郭金海. 实践"计划科学":1955~1956年中国科学院两个长期规划的制订与影响[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9, 38(2): 14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