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40卷,第1期出版日期 2021-03-25
-
论文
-
- 苏联知识史委员会与第二届国际科学技术史大会
- 金俊开, 唐文佩
-
1931年苏联代表团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科学技术史大会是科学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本文利用苏联政府机关与科学院的相关档案,以苏联知识史委员会的发展历程为主线,还原苏联方面选派代表参会始末。知识史委员会是俄罗斯历史上最早的科学史专门研究机构,20世纪20年代...
-
2021, 40 (1): 1-18
-
- 新发现的一组十二星次图
- 陈久金, 王荣彬
-
中国古代既然有十二星次的概念和分法,就应该有相应的十二星次图,但以往研究者未曾见到过十二星次图。本文作者意外地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发现了一个手抄本《星经天文图说》,其中有完整的十二次星图以及北极星图、南极星图等。该书的后半部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体系的...
-
2021, 40 (1): 19-36
-
- 催化概念在近代中国的传入与初步发展
- 李志良
-
“催化”作为化学概念是随清末西学东渐的洪流传入中国的。最早一批化学译著如《格物入门·化学》、《化学初阶》、《化学鉴原》中对催化概念的介绍,均只做了解释性陈述,而未将“催化”译成一个对应的名词。在早期关于催化应用如氧气实验室制法、硫酸制造法等典型案例的介绍内容中...
-
2021, 40 (1): 37-48
-
- 《格致书院课艺》中西方科学史问题探析
- 赵云波, 邓婧
-
《格致书院课艺》(1886—1894)是研究晚清西学东渐的重要史料,不仅反映了当时传入的西方科学知识的情况,而且记载着丰富的西方科学史知识。本文以《格致书院课艺》中的西方科学史内容为中心,重点探讨《格致书院课艺》答题人对西方科学史的认知及西方科学史知识的来源问...
-
2021, 40 (1): 49-61
-
- 1917—1918年北方鼠疫回顾与讨论
- 冯翔
-
1917年末在绥远爆发的鼠疫,历时数月,传播多省,直到1918年5月中旬才被完全扑灭。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世纪初期中国第二次鼠疫大爆发。经过1910年东北鼠疫的惨烈一役,本已积累的防疫经验却在1917—1918年北方鼠疫爆发时运用得不尽如人意。文章运用北洋政...
-
2021, 40 (1): 62-76
-
- “留有余地”与“寻求合作”:中美地震科技交流(1971—1979)
- 张井飞
-
20世纪70年代,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科技交流先行,既推动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又深受两国政治关系的制约。中美科技水平悬殊,地震预报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双方各有所长、优势互补的领域之一,成为两国科技交流的一个焦点。20多年的隔绝,致使中美地震学界的交流阻碍重...
-
2021, 40 (1): 77-90
-
- 吠陀历中的置闰缘由及日月位置推算方法
- 吕鹏, 纪志刚
-
吠陀历或者说吠陀支天文学是印度在公元前9世纪时发展出的一套天文历算体系。与5世纪后深受希腊影响的印度中世历法不同,它与吠陀教仪轨关系密切,有着很强的印度本土特色。对于吠陀历的研究从19世纪末开始,但至今还有诸如置闰缘由和细节、日月位置算法的推导和证明等问题有待...
-
2021, 40 (1): 91-104
-
- 欧洲近代早期用地磁偏角测经度新论:以基歇尔、卫匡国和哈雷的探索为例
- 戴碧云
-
17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歇尔利用耶稣会全球网络观察和收集了很多地点的地磁偏角数据,力图在较大区域内使用这种方法测算经度,后因地磁偏角演变、资料失窃等原因而不了了之。卫匡国等人为此提供了大量数据和线索,但卫匡国《中国新图志》中的经度是通过日、月食方法测定的,而其余...
-
2021, 40 (1): 105-114
-
名家谈学科建设
-
-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 张柏春
-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史学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不过,他们目前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作为一门学科,科技史与历史科学的其他分支具有互补性。中国科学家为科技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科技史学家既要促进学科交叉,又要区分科技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差...
-
2021, 40 (1): 115-119
-
- 传统工艺的界定和分类
- 华觉明
-
本文从设计或创意、材料、制作和功能这四个维度,对传统工艺作了科学的界定;按行业分类,构成涵含十五大类、106门类、765种类的中国传统工艺三级分类体系。
-
2021, 40 (1): 120-129
-
图书评介
-